合作客戶/
拜耳公司 |
同濟大學 |
聯合大學 |
美國保潔 |
美國強生 |
瑞士羅氏 |
相關新聞Info
-
> 基于陰離子?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復配最佳強化潤濕高效驅油體系——摘要
> 振蕩頻率、濃度、油相、界面張力對陰離子表面活性劑HABS和PS界面模量的影響(二)
> 研究發現: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降低油水界面張力能力極其有限(一)
> 表面張力儀分析氣潤濕反轉劑對緩解煤層水鎖效應、解吸速率影響(三)
> 氟碳表面活性劑種類、類型、特點及表面張力測定結果
> 量化改進差分毛細管法測試高溫液態瀝青表面張力精度(上)
> 氣液液微分散體系的微流控制備方法及在稀土離子萃取領域的應用(下)
> 不同類型的堿、pH值對孤東油田原油界面張力的影響(下)
> 熱力學模型計算MgO-B2O3-SiO2-CaOAl2O3富硼渣表面張力(二)
> 木材與膠表界面潤濕特性表征與影響因素研究
推薦新聞Info
-
> 超低界面張力環保型高溫高鹽油藏的驅油表面活性劑配方比例及制備(二)
> 超低界面張力環保型高溫高鹽油藏的驅油表面活性劑配方比例及制備(一)
> 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的關系|寶玉石接觸角的測量結果和表面張力計算方法(三)
> 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的關系|寶玉石接觸角的測量結果和表面張力計算方法(二)
> 表面張力和接觸角的關系|寶玉石接觸角的測量結果和表面張力計算方法(一)
> 表面張力儀系統測定:溫度范圍內甲基九氟丁醚的液相密度與表面張力
> 一套低溫、高壓懸滴法表面張力實驗測量系統實踐效果(三)
> 一套低溫、高壓懸滴法表面張力實驗測量系統實踐效果(二)
> 一套低溫、高壓懸滴法表面張力實驗測量系統實踐效果(一)
> 不同溫度下純有機物液體表面張力估算方法及關聯方程(二)
高鹽低滲油藏中超低界面張力表面活性劑多段塞調驅機理與應用效果(二)
來源: 石油與天然氣化工 瀏覽 90 次 發布時間:2025-11-05
1.2.5黏彈性測試
在溫度為45℃的條件下將質量分數為2.7%的ACS-2高黏表面活性劑體系溶液裝入哈克MARSⅢ流變儀中,測定復配表面活性劑的彈性模量(G')和黏性模量(G")隨剪切頻率(f=0.1~10.0 Hz)的變化情況。
1.2.6黏溫性能測試
設置溫度分別為25℃、35℃、45℃、55℃和65℃。采用BROOKFIELD DV-Ⅱ以轉速200 r/min對質量分數為2.7%的ACS-2高黏表面活性劑體系溶液進行黏度測試。每組實驗重復3次,取其平均值,觀察其黏度隨溫度的變化情況。
1.2.7多段塞驅雙巖心實驗
將洗油烘干后的天然標準巖心裝入巖心夾持器中,依次注入飽和地層水、飽和油,然后進行水驅后,注入大段塞、進行水驅,最后注入小段塞+大段塞,依次計算水驅、注大段塞驅和注入小段塞+大段塞驅的驅油效率。
2.結果與討論
2.1表面活性劑體系含量優化
圖1為OBU-3低黏表面活性劑體系含量對界面張力和水相黏度的影響。從圖1可看出:隨著OBU-3含量的增加,油水界面張力降低,水相黏度略增加;在OBU-3質量分數為0.2%~0.4%時,油水界面張力降低較快;在0.4%~0.8%時油水界面張力下降較慢。考慮表面活性劑在巖石吸附的損失,確定OBU-3低黏表面活性劑體系質量分數為0.5%,此時油/水界面張力值為1.9×10?3 mN/m。
圖1 OBU-3低黏表面活性劑體系含量對界面張力和水相黏度的影響
圖2為ACS-2高黏表面活性劑體系含量對界面張力和水相黏度的影響。從圖2可看出:隨著ACS-2質量分數的增加,油水界面張力降低,水相黏度增加;在ACS-2質量分數為1.2%~2.1%時,油水界面張力降低較快;水相黏度增加較快,在ACS-2質量分數為2.1%~3.3%時,油水界面張力降低較慢,水相黏度進一步增加。綜合考慮水相黏度對注入性的影響(黏度太高,注入困難),確定ACS-2高黏表面活性劑體系質量分數為2.7%,此時黏度為38.2 mPa·s,沒有超過業界認為低滲油藏的黏度上限(40 mPa·s)。
圖2 ACS-2高黏表面活性劑體系含量對界面張力和水相黏度的影響
2.2 OBU-3低黏表面活性劑體系性能評價
2.2.1乳化性
圖3為在45℃放置24 h后不同油水體積比條件下OBU-3低黏表面活性劑體系對油水的乳化情況。從圖3可看出,部分乳液分層嚴重,破乳效果較好。OBU-3對油水的乳化程度隨著油水體積比的增加而減小,油水體積比為4∶1、3∶1、2∶1、1∶1時分離出的水顏色較淺,油水分離效果較好。
圖3不同油水比的乳化情況
2.2.2靜態吸附性
圖4為使用巖心粉對質量分數為0.5%的OBU-3溶液重復進行10次吸附實驗后的油水界面張力情況。從圖4可看出:隨著吸附次數的增加,油水界面張力增加;經過10次吸附后,油水界面張力仍在超低界面張力范圍內。這說明OBU-3低黏表面活性劑體系在巖心上吸附較少,吸附多次后,在油水界面上仍足以使界面張力處于超低值,滿足驅油對表面活性劑的要求。
圖4吸附次數對油水界面張力的影響
2.2.3潤濕性
圖5為OBU-3低黏表面活性劑體系中OBU-3含量對原油處理巖石薄片后接觸角的影響。從圖5可看出,隨著OBU-3含量的增大,接觸角逐漸降低。低黏表面活性劑體系含量增加,吸附達到飽和,導致油水界面張力變小,在相同條件下的吸附量少,反過來對潤濕性(接觸角)的改變較小。OBU-3與原油處理后的巖心表面接觸角表明,OBU-3能使巖心表面由親油性向親水性轉變,符合油藏驅油的要求。
圖5 OBU-3質量分數對原油處理巖石薄片后接觸角的影響





